近期一则新闻报道显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就新加坡史上最大洗钱案对九家金融机构处以了严厉的罚款,罚款总额高达2745万新加坡元(约合2140万美元)。卷入这起反洗钱丑闻的金融机构包括大华银行、花旗银行等多家知名金融机构。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及其打击洗钱的使命
成立于1971年,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是新加坡的中央银行和综合金融监管机构。作为新加坡的主要金融监管机构,MAS负责维护新加坡金融体系的完整性。作为监管机构,MAS高度参与多项职能,包括:
- 负责制定货币、汇兑、外汇储备政策。
- 保持对银行、保险公司和加密货币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监管。
- 通过最大限度地降低与洗钱和其他金融犯罪相关的风险来支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 对违反反洗钱法的公司实施权力和处罚。
就在上个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出令人震惊的警告,要求该国消除洗钱活动,并引入了严格的 无例外政策 对于希望在新加坡运营的加密货币公司而言,这项规定至关重要。任何未持有有效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 (DTSP) 许可证的加密货币公司,现在可能面临最高 $20 万新加坡元的罚款和最高三年的监禁。

凭借这一坚定立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再次向世界发出强烈信号:新加坡绝不容忍洗钱行为。
《反洗钱法》处罚详情
根据 《海峡时报》新加坡日报《大华银行》的罚款于2025年7月4日公布。瑞信是涉案九家公司中罚款金额最高的一家,高达1758万新元。其他被处罚金额较大的公司还包括大华银行、瑞银、大华继显和花旗银行等主要银行的新加坡分行。

这些组织具有重大 反洗钱 以及反恐融资(CFT)失败。已报告的一些倒闭案例包括:
- 风险管理不足,包括未能充分接触高风险客户
- 疏忽确定高风险客户的财富来源
- 忽略最初由其内部系统标记的可疑交易
- 虚弱的 客户尽职调查 流程包括缺乏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
令人震惊的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报告称,其中一些公司的合规治理不力,尤其是在高管层面。这些失职行为对新加坡的金融生态系统构成了巨大风险。
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日益增加
除了对金融机构处以罚款外,这些公司的一些高管也受到了指控。18人因缺乏对反洗钱控制的自主权和监督而受到谴责。蓝海投资公司的高级领导,包括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运营官,以及Trident Trust和大华银行的董事面临严厉制裁,并被要求退出金融服务行业。此案凸显了高级管理层在维护健全的反洗钱框架和政策方面日益重要的责任。
2023年洗钱案的后续行动
最近的执法行动是对两年前发现的重大洗钱案件的后续行动。2023年8月, 十名外国人 因洗钱罪被逮捕、监禁并被禁止进入新加坡。
该案查获了超过30亿新元的非法资产,是新加坡历史上破获的最大规模洗钱案之一。针对这九家金融机构的2025年执法行动旨在追究这些公司对此案的贡献。
维护金融生态系统
随着全球监管机构不断加强反洗钱和“了解你的客户”(KYC) 要求,受监管行业的公司面临着更高的义务,需要保持有效的反洗钱实践。这一里程碑式的案例强调了个人和集体努力打击欺诈和洗钱的重要性。 联系会员 团队来了解如何构建万无一失的反洗钱基础设施。
